为了希望──“希望工程”全面升级,古董事长代表公司率先捐资人民币300万元,首家赞助的“全国希望工程义工”项目,正式启动。

 

前 言

“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要在中国建100所希望学校。”

“对于商人而言,钱是赚不完的,当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,而不能找到一个有意义的去处,那钱就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已;有钱并不代表着有价值,我们企业家有义务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,有义务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上学……”

——马来西亚皇室拿督、完美(中国)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润金先生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讲话。

少年志

了解一代归侨“天下为公”的精神,我们敢问英雄出处;感受古董事长的希望之火,我们捕捉他的少年志。

“我的童年是非常辛苦的。”古董事长说。

1959年,古董事长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一个清贫的华裔家庭。他的祖父是广东中山市人,在上个世纪初,为了躲避战乱和不堪饥贫,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生活。家人虽然十分勤劳,但其经济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明显改善,甚至连返乡寻祖的愿望都无法去实现。?年少时的古润金就在一所慈善人士捐建的中学读书,免去了学费负担,学业才得以顺利完成。

家里的贫困让古润金很早懂事。读小学时,他每天6点起床,做起了送报纸的工作,挣钱贴补家用。通过送报,他养成了勤读书,勤思考,勤看天下事的习惯,成了胸怀大志,立志改变人生的上进青年。他还从书本上和父母的口中,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出过伟人——孙中山先生,知道了中山先生“天下为公”的事迹和精神,并深以为傲。

“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,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改写自己的人生”他的慈善之心更关注祖国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,开始了建立完美小学的慈善之路。

情系中华 播种希望

作为一个华人,他对祖国充满了情怀;作为一个归侨,他对故土盈满了眷恋。

20世纪90年代初,马中两国关系发展突飞猛进,马来西亚政府遂放宽年轻华裔返回故乡寻根问祖的限制,已有所成就的古董事长也得以一偿先辈回乡寻祖的夙愿。几经考察和调研后,于1994年春天,他在中山创立了“中山市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”。公司一开业,他就立下一个目标:“要代表父辈们实现一种心愿,为家乡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心力,能对国家、对社会有所贡献。”

经过艰苦的创业过程,完美公司得到了稳健的发展,也开始了董事长在华的慈善历程。在所有的慈善捐赠中,古董事长最看重的是希望小学的捐建,他一直坚信“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育”,“少抽几包烟,少吃顿饭,就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交几年的学费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帮助这些孩子呢?”就这样的一份朴素的情怀,让希望之火传承不断。

截至2006年11月,他已全国贫困地区捐建了51所“完美希望小学”,其中不少地方完美公司并没有设立业务,这难免让我们有些不解。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生存之本,做慈善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。作为一家企业,十一年来来坚持不懈地建设希望小学,为此董事长有这样独到的看法:“企业做大了,就不再是个人的企业了。这块土地给企业创造了一个赚钱的平台,那么作为企业公民也有义务回报社会,进而形成良性循环”。

把希望的种子撒播中华大地,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份拳拳的赤子之心,爱国情怀。

完美希望 仁爱事业

“我希望老天爷在年龄上不要对我太狠,让我在世上活得久一点,以便完成在中国贫困地区建造一百所希望小学的愿望!”

世界上没有完美,可他一直孜孜不倦追求完美;世界上没有完美,但中华的大地上有完美的希望。面对100所希望小学的豪言壮语,他曾经这么说过:从少到大乃至今天,父母每次教导我们,总是说‘头有多大就戴多大的帽子,太大了容易被风吹掉。’可在这方面我却有悖于他老人家。我坚持认为,凡事先讲后做,给自己施加压力,讲了就不好意思收回去。当然,办100所希望小学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,只要有心,只要坚持不懈,一年能办起十所八所也好,最少也要有三五所。不过,我最怕的就是这中间千万别冒出灾难性的事情来,像1998年华东水灾,我要弄钱过去,因为他们急需呀。

成就了他的仁爱之心,也就成就了他的完美事业。作为一个企业家,慈善家,我们看到古董事长身上闪烁着人性最耀眼的光辉——仁爱!

完美希望 完美中国

“慈善无疆界,完美公司这样做,不为别的,只希望起个带头作用,把财富播种到最需要的地方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构建和谐社会,共建和谐企业。”

随着完美公司的发展壮大,古董事长以实际行动诠释他的人生理想,把完美的希望,播种在完美中国的大地上。在希望工程、健康快车、抗洪救灾、关注西部、爱国拥军、敬老爱幼、体育卫生、文化文艺、医疗慈善等多个领域,完美公司的捐献总额逾1亿元。“希望工程”、“百城千店万人献血”、“母亲水窖”、“中华健康快车光明行”等多年续写的公益项目已成为完美公司的四大公益品牌,谱写成完美爱的乐章。

曾经,完美公司的领导在海外接受西方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的洗礼,但他们心里依然有一个完美的中国,因为他们也一样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,心中一直期盼中国早日繁荣富强,并一如既往地坚信,通过发展经济、振兴企业、捐资兴学、回馈社会,必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。那是一份简单朴素却让人激动的爱国情怀。

十年的希望工程,圆了苦孩子多少的上学梦。虽然古董事长还不到50岁,可在很多的感谢信中,孩子们都亲切的称他为“古爷爷”,每次看到这些歪歪斜斜的文字,古董事长总是倍感欣慰,同时也越发激发了他支助中国教育事业的决心:“建100所希望小学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,等到这个愿望实现的时候,我肯定将会有新的目标。”

[ 返回上页 ]